发布时间:2023-08-18 23:34:02
清代雍乾年间书法家汪由敦书法对联 汪由敦,生于1692年——卒于1758年,安徽休宁人,字师苕,号瑾堂,雍正二年1724进士,清代雍乾年间书法家,官至吏部尚书办·大学士·书追晋唐大家精通篆隶书。
雍正二年(1724),汪由敦在京城连试高中,以殿试二甲第一名(即传胪)被钦赐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几经升迁,至雍正十三年就已是正五品的翰林院待读了。
汪由敦题跋《五牛图》 汪由敦(1692-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汪由敦为乾隆年间朝廷大臣,官至吏部尚书,其学问渊深,文辞雅正,擅长书法,也是清代著名「 ”官艺双馨”的红顶艺人。
赵翼书法对联《山行杂诗》山云才滃起,顷刻雨点飘。乃知云变雨,不必到层霄。只在百丈间,即化甘澍膏。君看云薄处,曦影如隔绡。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渡太湖登马迹山》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当时帖学书法家有张照、汪由敦、孔继涑诸家。张照,行楷由董其昌入手,继入颜真卿、米芾,其成就虽不及董其昌,但笔势略强。帖学书法家中还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四大家为代表。
1、清代四大书法家是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梁、王”。后人称他们为清四家。清代书法是碑派的复兴时期。
2、,董鄂·铁保(1752-1824),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及两江总督,其书源墓颜真卿,专长草书,草法王羲之、怀素与刘墉、翁方纲足。也喜欢喜画梅,著有梅盒诗。
3、王铎;傅山;朱耷;许友;董其昌;戴易 郑簠;王时敏;朱彝尊;刘墉。
4、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

1、吴昌硕,为清末书、画、篆刻大家, 篆书对石鼓文下功夫最深,字形变方为长,讲究气势;隶 书效法汉《三公山碑》、《裴岑纪功碑》,亦别具一格; 行书由王铎上追唐人,晚年“强抱篆籀作狂草”,融会 贯通,开辟了新的境界。
2、,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
3、该书后来在乾隆三十五年完稿出版。 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又考中明通榜。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
4、宋代行书,不仅突破“二王”风格,亦越出唐代“颜柳”规范,形成一种潇洒纵逸、轻快活泼,恣肆放达,以意为书的全新书风,可称为书法艺术中的“行书豪放派”,对清以至近现代书坛影响极为深远。
5、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林涛,1966年生於陇西,毕业於同济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甘肃书法》主编。2016年初,甘肃书协换届,刚满50岁的林涛当选甘肃省书协主席。其他请看名单。
郭中堂,著名书法艺术家,书法理论家,人文历史学家。字通宇,书宬竹砚斋,着有十二万字《笔砚昭文》书学专著,创建了系统的郭中堂中国书法理论。陇西郡甘肃陇西人,定居于陪都重庆。
林涛(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林涛,字一山,号涛之,1966年生于陇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甘肃书法》主编。
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为其题词而赞曰:“画成于思,艺无止境”。这是名家的肯定,亦是前辈之鞭策。在曾易三的水墨写意毛驴图中,可以观见其书法的造诣和功力。
清代确有书法家郭丹阳其人,善篆书,是陇西人(现在的甘肃省临洮县)。具体的简历难查,需要查甘肃《临洮》老版的地方志。
1、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又考中明通榜。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
2、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 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
3、随后,乾隆帝问傅恒,赵翼挂数珠的缘由。 傅恒公以军机中书按惯例都挂数珠来作并且还说,以前汪由敦应奉朝廷的文字,都是赵翼拟稿。由此,乾隆帝也就记住赵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