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0 10:30:19
宋元时期对前代史学成果的总结与整理有较大成绩,司马光编成巨著《资治通鉴》,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新局面。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则对此前历代典章制度进行了总结。
北宋史学的另一特点就是开创了多种史书体例,如: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种编年史体,称为通鉴体,成为后来编年史的通用体裁。
文学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修。三苏之中,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风雄奇劲简。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
苏轼诗中这种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就是所谓的宋诗“理趣”。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诗人。
首先苏轼的书法没有严谨之气,真正做到了书由心书,从书法的开始到中间再到结尾,可以看出书法的走势随着心情的起伏而起伏。其次,苏轼并没有为了书写而书写,这幅书法也是苏轼诉说情感的一种媒介,堪称人书合一的典范之作。
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轻重错落。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是苏轼论书法的诗句 这句诗的直意就是说 用过的笔堆成了小山 并不可惜 下句说 要读够万卷书 才能运笔如神 婉转如意 。 读孟郊诗二首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个人感觉应该是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