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8 03:45:09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中国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就是中华民族创立的一种绘画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东方艺术魅力。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技法和美学意蕴都与其他画种有别。
1、第二,文人画向商品画的转变。在明清两代,社会比较稳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日趋壮大,于是,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等方面,都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
2、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
3、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
4、明清时期绘画发展有如下新特点:(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
1、“扬州八怪”有8人,他们是罗聘、李方膺、李(鱼旁加单)、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多数出身于中下知识阶层,他们中有的是被罢官去职的州县官吏,有的是没有考取功名的文士,还有家境贫寒、以画谋生的画师。
2、他们遁迹山林,以诗画相唱和,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有着相近的艺术意趣,其中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被人称为“金陵八家”,龚贤为八家之首,成就最大。
3、乾、嘉期间,从事篆、隶研究、创作的书家,人才济济,数倍于前。除以上诸家外,还有“西泠八家”中的丁敬、黄易、陈鸿寿、赵之琛,“扬州八怪”中的高风翰、杨法,研究文字学的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
4、与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高翔和郑燮并称”扬州八怪“。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
5、金陵八家是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1【江西画派】 明末清初 简称“江西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特点:初师同代人魏石床,后又宗法董源、黄公望。
